您好,欢迎来到华百科平台
吃瓜
本词条由 钟大叔 编辑发布

吃瓜(chī guā),网络流行词,最早源于2016年出现的“吃瓜群众”一词。其含义为在网络环境中,用来表示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能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的一种状态,因此网友们戏称自己为“吃瓜群众”。

词条类别

网络热词

拼音

chī guā

含义

表示一种不关己事、不发表意见仅围观的状态

目录

     简介

    吃瓜(chī guā),网络流行词,最早源于2016年出现的“吃瓜群众”一词。其含义为在网络环境中,用来表示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能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的一种状态,因此网友们戏称自己为“吃瓜群众”。而“瓜”则表示某个热点八卦事件,完完全全属于心理学范畴的一种社会现象。
    吃瓜吃瓜

    “吃瓜”的定义

    在网络上“瓜”指八卦事件,或是能产生舆论的事情。“吃瓜”是一个动词,指看热闹、围观某人某事的行为。

    发展经过

    “吃瓜”最早源于2016年出现的“吃瓜群众”这一网络流行词。当时有一则公路新闻,内容是一个记者采访一个上年纪的老人,老人说“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当时在吃瓜”。这则新闻新闻出现后,被当时的网民们拿来恶搞,在后面的一段时间里,每当出现新的事件时,他们就会在下面评论“又有瓜吃了”“xxx,前来吃瓜”等。于是,“吃瓜”逐渐被等同于网民们只围观不发言的一种行为。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吃瓜”一方面指普通大众关心某一事件,但由于条件所限,无法了解事情真相、得出肯定答案,所以心存疑惑;另一方面指本来事情与自己无关,但出于强烈的猎奇心、窥探欲,进行聚众围观。后来网民们经常用“吃瓜群众”来自嘲,以表现出个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然而这种状态也影响着网民们,从说客变成看客,将围观变为习惯,不再乐于表达。

    “吃瓜”的心理因素

    人类的“八卦”基因

    心理学家罗伯特·赖特(Robert Wright)在他的书中提到:通过亲身经历来搜集情报,费时费力,还可能有危险。而八卦就方便多了,通过闲聊,人类的祖先迅速了解到,谁是可以合作的,谁是个小人,哪里有危险,哪里有机会。也就是说,通过“八卦”可以获取更加广泛的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逐步推测出一个人或一件事情的面貌。而相关实验也发现:参与八卦的人越多,八卦的来源越丰富,信息的整合也就越接近事情的真实面貌。而在漫长的人类进化路途中,获取不到足够信息的人便会被淘汰掉。

    满足自己的窥私欲

    窥私欲,顾名思义就是窥探他人隐私的欲望。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认为,人的窥私欲来源于一种本我的冲动。这种欲望或多或少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上,只是迫于道德和法律的约束无法正大光明地将它宣泄出来。就好比经过一扇半掩的门或是一扇被窗帘遮盖的窗户时,内心深处总会有一种渴望——想要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
    通过“吃瓜”的形式,可以了解到各类优秀人物私下的生活方式及习惯,这些私人的事件满足了好奇心,也使内心的窥私欲得以满足。

    进行社会比较

    社会比较(social comparison),指的是个体就自己的信念、态度、意见等与其他人的信念、态度、意见等做比较。有学者发现越倾向于进行社会比较的人越容易对他人信息感兴趣,越希望了解他人的想法和行为,并把他人经历与自己的进行比较。“吃瓜”行为更有利于进行社会比较,尤其是当看到公众人物的负面消息时,会产生一种自我独特性或优越感。除此之外,通过“吃瓜”,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在与同伴的社会比较中占有优势,当与同伴进行交流时,会因掌握多于对方的信息而产生优越感。

    吃瓜是把“双刃剑”

    调节情绪

    吃瓜的过程中,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借此进行情感表达和宣泄,释放自己心中的负面情绪。另外,吃瓜也可以短暂逃离现实生活,忽略掉生活中的不如意,获取短暂的快乐。

    促进人际交往

    在发现瓜、分享瓜、评价瓜的过程中,与朋友的交流必不可少,因此吃瓜可以拉近与朋友的关系。“口味各异”的瓜也会成为发起聊天的话题,“你吃到今天的新瓜了吗?”“这个新瓜可太厉害了!”,短短一句话,便可能成为建立一段友谊关系的起点。

    产生负面情绪

    吃瓜时往往会对该事件有自己的看法,当发现自己的观点受到大家的反对,或是事件发生极大反转时,便会怀疑自己之前的观点,陷入消极的情绪状态之中。

    沉迷社交网络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吃瓜的平台也逐渐增多。各种自媒体如:微博、抖音、小红书都成了“吃瓜圣地”,此时若是不能进行自我控制或自我控制水平较低,便可能陷入社交网站无法自拔。

    对“吃瓜”行为的反思

    1.看热闹的心态一直存在于人们心中,对于“吃瓜”行为,应客观对待,在批判的同时使人们的观点出现极化趋势,进而导致舆论失焦、网络暴力的现象出现。因此,在“吃瓜”的过程中保持理性是必要的。尽管从目前来看,想使“吃瓜”行为保持绝对理性难度很大,但这是在当今新媒体时代网民们提升个人媒介素养和公共信息接收能力的必要推动力。
    2.首先是导向性。主流媒体应主动发挥自身的知识传播作用,在舆论场中及时公开信息,如实传播真相,保证用户在“吃瓜”的过程中不被阴谋论干扰,同时也在传播过程中消除各阶层用户的知识鸿沟,提升个体的理性思考和批评能力。
    3.其次是透明性。自媒体平台要发挥自身的知识传播作用。如今早已进入“全民冲浪”的时代,自媒体应充分发挥自身迎合时代的特点,使用不同于传统媒体的表达方式进行知识传播。如直播、短视频、平台问答等,都可以将信息送到人们的眼前,使知识不再只流通于“象牙塔”中。
    4.最后是参与性。应充分发挥网络社群中“意见领袖”的作用。“意见领袖”能够通过自身在社群中的影响力,帮助其他用戶引导话题、发起讨论,并且在社群之间推动知识传播,使知识在社群之间迅速扩散;再通过各类网络影响力较强的知识内容生产者,以更加亲民的方式拓展知识传播渠道。

    结语

    媒介赋权下,“吃瓜”现象的广泛出现与当今的网络空间全景敞开密不可分,而我们应做的是在“吃瓜”的过程中保持自我,既要看到他人的成功、学习经验,又要看到他人的失败、吸取教训,从而逐步形成一个健康的“吃瓜”闭环,抵制网络暴力、防止舆论失焦,在合理的围观下共建有序、清朗的“吃瓜”舆论场。
    粤ICP备2021137309号 Copyright © 2023 华百科

    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邮箱szmisz@foxmail.com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一家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