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百科平台
辽宁号航空母舰
本词条由 wing悠然 编辑发布

辽宁号(英语:CNS LiaoNing 舷号:16 简称:辽宁舰)是中国海军第一艘航空母舰,是中国海军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标志着中国实现了航母‘零的突破’,向着海洋强国的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 辽宁号的前身是苏联海军1143.5型“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空母舰“瓦良格”号,1985年,在苏联乌克兰开工建造,但在建设周期中遭遇苏联解体,工程被迫中断。1999年,中国购买该舰,几

词条类别

其他科技

中文名

辽宁号航空母舰

英文名

Chinese aircraft carrier Liaoning

所属国家

中国

服役日期

2012年9月25日

生产方

尼古拉耶夫造船厂 大连造船厂

中文名

辽宁号航空母舰

英文名

Chinese aircraft carrier Liaoning

所属国家

中国

服役日期

2012年9月25日

生产方

尼古拉耶夫造船厂 大连造船厂

满载排水量

6.75万吨

标准排水量

5.5万吨

型长

304米

型宽

70米

动力设备

蒸汽动力

船电设备

346型相控阵雷达等

舰载机

海红旗-10近程防空导弹 11管30毫米速射近防机炮 10联装反潜火箭深弹

目录

    简介

          辽宁号(英语:CNS LiaoNing  舷号:16   简称:辽宁舰)是中国海军第一艘航空母舰,是中国海军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标志着中国实现了航母‘零的突破’,向着海洋强国的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

          辽宁号的前身是苏联海军1143.5型“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空母舰“瓦良格”号,1985年,在苏联乌克兰开工建造,但在建设周期中遭遇苏联解体,工程被迫中断。1999年,中国购买该舰,几经辗转,于2005年4月26日,交付大连造船厂进行继续建造与改装。2011年8月10日,开始出海航行试验。2012年9月25日,命名为:辽宁号,交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辽宁号航空母舰辽宁号航空母舰

          辽宁号在总体设计上沿袭了原来的设计特点,其舰型特点、尺寸、排水量、动力装置等都与“库兹涅佐夫元帅”级基本相同,在上层建筑、防空武器、电子设备、舰载机配备等方面均做了较大改进。全长300多米,宽70多米,从龙骨到桅杆的高度达到60多米,满载排水量6万余吨。舰首使用滑跃式起飞甲板,可搭载40架左右各型舰载机。

    发展沿革

    建造背景

          冷战时期,苏联海军受限于航空兵数量不足,作战能力有限,且不可能为航空母舰配备像美国航母战斗群那样的护航舰队,因此决定将航空母舰作为一种辅助力量,将航空母舰的载机能力与巡洋舰的攻击能力集成在一起,一定程度上不仅增强了航母自身的攻击能力和防卫能力,也可以减小航空母舰编队规模。从而用航空母舰掩护导弹巡洋舰和攻击核潜艇进入攻击阵位,利用导弹威慑/摧毁来犯的北约海上力量。在这种指导思想下,苏联将航空母舰编列为“重型航空巡洋舰”(TAVKR),并为航空母舰配备了大量舰载武器。在上世纪80年代初建造完成的4艘1143型重型航空巡洋舰(项目1143.1号“基辅”、1143.2号“明斯克”、1143.3号“新罗西斯克”和1143.4号“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就是如此,除了能够搭载垂直起降战斗机外,1143型还配备有远程反舰导弹、防空导弹、反潜导弹和舰炮等武器。

          但在1981年苏联举行的“西方-81”(Zapad-81)军事演习中,暴露出了1143型航空巡洋舰搭载的垂直起降战斗机性能不足、无法有效为海上攻击阵地提供空中掩护的缺陷。于是苏联决心在其基础上发展能够搭载重型舰载机的更新一代航空巡洋舰,在设计上进一步放大排水量、扩大航空甲板面积、采用滑跃起飞的方式。1982年9月1日,1143.5号新航空巡洋舰开工,该舰最先被命名为“里加”号,但是在1982年11月被更名为 “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号,紧接着又于1987年8月被更名为“第比利斯”号,1990年10月4日,其最终被命名为“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在“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建造的同时,1985年苏联又立项开工了该舰的姊妹舰1143.6,重新命名为“里加”号,对部分设计进行了改进,1988年11月25日下水,1990年更名为“瓦良格”号。

          1991年底,苏联解体,15个加盟共和国重新分割苏联的“遗产”。“瓦良格”号留给了乌克兰,但由于缺少资金,该航母于1992年1月停建。此时,该舰的工程量已经完成60%以上。全舰已从船台下水,停泊在船坞码头,有的大型设备已装上,电缆也有不少铺设到位。乌克兰方面计算,解体该舰需要花费2.5亿美元,但出售解体后的废钢却只能得到500万美元,因此,乌方正积极为“瓦良格”号寻找下家。

          与此同时,中国海军虽然一直奉行“积极防御”战略,但当前世界局势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急剧上升,中国的海洋安全不容乐观,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一旦中国的海上交通线意外受阻,无疑将严重冲击中国的整体经济安全。因此,维持海上交通线的通畅已经成为中国海军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以航空母舰及舰载机为核心的战斗群具有强大的对空、对海、对陆攻击能力,可以为中国海军提供急需的远程防空能力和海上远程打击能力,并能够有力打击海上恐怖主义。因此,发展航空母舰对于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增强海上威慑和实战能力具有重大意义。1984年1月至1987年1月,中国海军第一、二、三届装备技术工作会议先后召开。刘华清提出,航母要很好地研究和论证,现在,各国都在注意发展航母,无论是攻击性的或垂直短距起降的,都是为了解决防空和海上攻击问题,都在注意发展。因此,他要求早论证,早点把这个问题研究透。刘华清认为:“对航母的发展,‘七五’开始论证,‘八五’搞研究,对平台和飞机的关键课题进行预研,2000年视情况上型号。”时任军委副主席杨尚昆说,“我们这样大的国家,没有一两艘航母不行,当然,现在还不能这样搞,下一代人把它搞出来。”

    赴华历程

          1995年,未建造完成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正式退出俄罗斯海军编制,并以偿还债务的形式留在乌克兰。而乌克兰由于经济状况不佳,也无力继续建造,寻求出售该舰。1997年,乌克兰表示要出售“瓦良格”号,1999年4月30日,在爱国商人徐增平的努力下,经过近2年的谈判,与在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竞争后,“瓦良格”号被徐增平的“澳门创律旅游娱乐有限公司”以2000万美元拍下,并于1999年7月启程赴中国,但在“瓦良格”号准备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时,在美国等北约国家的施压之下,土耳其以影响海峡其他船只正常航行等为由,强行命令“瓦良格”号退回黑海。

          2001年8月,经过和土耳其2年多的不断交涉和谈判,土耳其终于同意有条件放行“瓦良格”号,其中仅安全条件就有20项,包括先交10亿美元的风险保证金,中国官方需提出书面保证,拖船数量必须超出一倍等等。11月1日,“瓦良格”号在11艘拖船和12艘救难、消防船的护航拖带下,顺利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继而又通过达达尼尔海峡,进入爱琴海。11月3日,由6艘拖船拖拽的“瓦良格”号遭遇前所未有的风暴,它与拖船连接的拖缆相继被刮断。在海上失去了控制,横冲直撞,漂向埃维亚岛,一度距该岛岸边只有80公里。后经过救援人员竭尽全力拯救,从风暴中脱险,“瓦良格”号经地中海,穿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不允许其通过),出大西洋,经加那利群岛的拉斯帕尔马斯,2001年12月11日绕过非洲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又经莫桑比克的马普托,于2002年2月5日通过马六甲海峡,11日晚抵达新加坡外海,12日进入南中国海,于2月20日进入中国领海。2002年3月3日,“瓦良格”号终于安全抵达了大连港。

    改装重生

          “瓦良格”号抵达大连后,有关方面曾为如何处理它发生争执,一些部门担心购买“瓦良格”号此举会带来外交风险,一些其他的机构还曾建议将“瓦良格”拆成废钢铁。一直在航母问题上孜孜以求的军方有关部门认为这样做有点可惜,建议“将其改建成一艘训练舰也好”。于是,一个关于改建“瓦良格”号的报告报上去,并最终获批。

          “瓦良格”号不久后被收归国有,并于2005年正式获批进行改造;2005年4月,“瓦良格”号被拖进大连造船厂第一工场的30万吨级船坞。2005年8月,“瓦良格”号重新出现在码头,水线从原来的铁红色变成黑色防锈漆,舰身外观改成了中国海军舰艇常用的浅灰蓝色,到当年年底,“瓦良格”号的涂装基本完成。

          2009年5月底,“瓦良格”号上的苏联海军航空兵徽章开始拆除,舷侧的俄文“瓦良格”也被铲去;10月,开始安装新型相控阵雷达;2010年5月30日,首次进行了汽轮机组点火;10月,左舷中部和尾部的近防武器平台,安装舰载干扰弹发射系统;12月24日,制冷机和动力舱蒸汽发电机组启动运转成功,低频段雷达信号干扰机安装完毕;2011年2月,“瓦良格”号舰岛前后安装了两座364型雷达,侧面安装了多套电子战天线;5月11日,“瓦良格”号舰岛后的相控阵雷达安装完毕;7月19日,“瓦良格”两艘工作艇到位,“瓦良格”改装进入收尾阶段。2011年7月27日,国防部首次证实目前正在利用一艘废旧航空母舰平台进行改造,用于科研试验和训练。2011年8月10日,“瓦良格”号首次试航,8月14日归港,首次试航圆满完成。随后分别于11月29日、12月21日进行了出海试航。

          2012年9月25日,经中央军委批准,该舰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辽宁舰”,舷号为“16”,按计划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工作,在中船重工大连造船厂正式交付海军。

    设计特点

    舰体设计

          经过改装后的“辽宁”号沿袭了原来的设计特点,其舰型特点、尺寸、排水量、动力装置等都与“库兹涅佐夫元帅”号基本相同。但经过优化,一是“库兹涅佐夫元帅”号舰岛外宛如丛林般树立的各种天线被大量取消,被国产新型雷达和天线取代,整个舰岛舷窗被封闭,外形更加简洁;二是“库兹涅佐夫元帅”号为提高整舰抗打击能力与生存能力而安装的高强度复合防弹装甲被拆除。,节省出近200吨的结构重量,防护能力却没有下降;三是舱室设计更加优化,从“库兹涅佐夫元帅”号的约3800个舱室变为约3600个,起居生活设施完备,包括餐厅、超市、邮局、洗衣房、健身房、垃圾处理站等;舰上餐厅分为高级军官餐厅、军官餐厅、高级士官餐厅、休闲餐厅、少数民族餐厅等,酒吧也分为闹吧和静吧两种,编制的炊事人员达40多名。四是取消了原本舰艏[shǒu]处甲板下的12单元P-700“花岗岩”反舰导弹垂直发射装置,将士兵住舱前移合并,获得更大机库空间。

    飞行甲板

          “辽宁”号的飞行甲板面积为15100平方米,分为起飞区、着舰区和停机区。从两个短起飞位到滑跃甲板前端这105米的区域属于起飞区,在中后部还有一个长度为195米的长起飞位,两个短起飞位用于快速轻载起飞,长起飞位用于重载起飞,三个起飞位最多可保障三架歼15连续起飞,左舷有一块和甲板中线呈7度夹角的斜角甲板,位于斜角甲板中部也是一个长起飞位;在斜角甲板左侧还有一块三角形副停机区,这里最多可停放两架歼15,甲板中部的主停机区最多可停放10架歼15,每个停机位都有相应的黄色标识线;尾部长200米的直通甲板是舰载机着舰区。另外航母右舷的区域布置有舰岛和升降机,在舰岛前后各有一部升降机,可同时调度两架舰载机。

    雷达系统

          苏联原设计该舰的主雷达是“火星-贸易风”(Mars - Passat,北约代号“天空哨兵”)无源相控阵雷达,改造后将其改为国产的346型相控阵雷达,与052C型驱逐舰装备的雷达型号一样,四个阵面分别安装在舰岛正面、背面和两侧,略向上倾斜,从俯视图上看,各面阵是相互垂直的。采用模拟量体制、S波段,探测距离450-500公里,相控阵雷达的多目标探测和跟踪能力很强,能有效应对“饱和攻击”,此外,还装备有382型三坐标雷达和在中国海军驱护舰上常见的366型超视距雷达等。

    舰载武器

          “辽宁”号和“库兹涅佐夫”号相比,总的武器数量减少了,但武器质量有所提高。[40]苏联原设计除安装有12单元P-700“花岗岩”(SS-N-19)远程反舰导弹垂直发射装置外,还安装有8座“栗树”弹炮合一近防系统、6座AK-630型6管30毫米近防炮、2座10管RBU-12000反潜火箭发射器、4座六联“匕首”(SA-N-9)中近程防空导弹垂直发射装置。“辽宁”号取消了远程导弹,更换为3座18联装海红旗-10近程防空导弹发射装置、3座11管30毫米速射近防机炮和2座10联装反潜火箭深弹发射装置。

          其中海红旗-10布置在飞行甲板的前部两侧和后部左侧,是采用双模导引体制的舰空导弹,具有强大的反导作战能力,属于舰载自卫防御导弹体系,由国产FL-3000N程防空导弹系统发展而来;近防炮布置在飞行甲板前部右侧和后部两侧,是730型近防炮的改进版,装有11个炮管,2个弹舱,射速约730型的2.62倍,一次能够锁定48个甚至或更多目标,最大射速每分钟11000发,能够受雷达和软件的控制下,可以自动向来袭目标射击;反潜火箭深弹发射装置布置在后甲板舰尾左右两处,主要用于实施反潜作战、对抗鱼雷和反蛙人。

    动力系统

          “辽宁”号采用常规动力,设计就是使用蒸汽动力,所以改造时保留原来的动力方式,但安装了全新的舰船动力装置,以4台蒸汽轮机与4台蒸汽式锅炉为动力,4轴4桨双舵推进。蒸汽轮机为国产TB-12型,压力为6.1Mpa,蒸汽轮机具有技术成熟,可靠性好;单机功率大、振动小噪声低的优点,但启动时间长,热效率较低。

    舰载机

          “辽宁”号的功能定位首先是航母科研试验平台和训练平台,主要任务是完成航母和舰载战斗机的大量科研试验任务,进行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批量选拔和培养训练,舰上可搭载36架各种舰载机,分别为24架歼-15舰载战斗机、4架直-18预警直升机和6架直-18反潜直升机以及2架直-9搜救直升机。其中,歼-15是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工业集团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发动机重型固定翼舰载战斗机,空载重量约18吨,最大起飞重量超过32吨,能够从“辽宁”号的滑跃甲板起飞,安装有一门30毫米机炮和12个武器外挂点,可挂载包括空对空格斗导弹和超视距导弹以及大型反舰导弹和各种制导炸弹。

          此外,直-18预警直升机是在直-18运输直升机基础上研制的,其机舱尾门外设有平板状预警雷达,采用相控阵体制,扫描速度快,可在数秒钟内完成对多个目标的同时搜索、跟踪和识别。而且抗干扰能力强,具备电子战能力,能对来自海空的威胁及时报警;直-18反潜直升机机腹的圆盘型雷达整流罩内的新型对海搜索雷达可以在任务海域进行360度“无死角”搜索,还设有机载吊放声呐施放口,能够施放大型吊放声呐,可用于探测潜藏于变身层中的潜艇;直-9搜救直升机采用机身上蓝下白,尾部旋翼、尾浆前方和整个尾梁都涂装了橙色的涂装,在航母舰载机起降过程中,直-9都要提前起飞在附近空域待命,一旦发生意外将第一时间展开搜救。

    基本数据

    ​辽宁号航空母舰基本数据
    ​舰长​304米
    ​舷宽​70米
    ​标准排水量​5.5万吨
    ​满载排水量​6.75万吨
    ​雷达​4×346型雷达固定阵列
    1×382型三坐标雷达
    1×366型超视距雷达
    ​武器​3×18联装海红旗-10近程防空导弹发射装置
    3×11管30毫米速射近防机炮
    2×10联装反潜火箭深弹发射装置
    ​舰载机​36架各种舰载机:
    24架歼-15战斗机
    4架直-18预警直升机
    6架直-18反潜直升机
    2架直-9搜救直升机

    重要人物

          罗阳: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前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作为歼-15的现场研制总指挥,于2012年11月25日随“辽宁”号出海执行歼-15首次起降训练任务后,返回大连当日,突发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以身殉职,享年51岁。2019年,被评为中国“最美奋斗者”;

          张峥:首任舰长,曾担任护卫舰、驱逐舰舰长,并有着国外军事院校留学经历的高材生,有着丰富的管理和指挥经验,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辽宁”号的舰训是“永远忠诚、永争第一”。张峥已于2017年晋升为副军职;

          梅文:首任政委,曾经接装过三型舰艇,亲眼见证了中国三代主战舰艇的发展;

          韦慧晓:“辽宁”号第一位女副部门长、中国海军第一位女副舰长,壮族,曾在西藏支教,还获得过“广东五四青年奖章”,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博士毕业。

          戴明盟:时任舰载航空兵部队副部队长,驾驶歼-15首次成功着陆“辽宁”号;

          此外,在“辽宁”号上,还有一支平均年龄39岁、平均军龄20年的高级士官群体,他们中18人先后在海军三型以上舰艇服役,累计参与完成450多次重大任务,其中4人荣立过二等功,80人次荣立过三等功,3人获得全军士官优秀人才一等奖,8人获得全军士官优秀人才二等奖,在航母建设进程中发挥着“压舱石”和“顶梁柱”的关键作用。除了韦慧晓外,“辽宁”号还有过很多女舰员,如气象工程师刘寒、航空部门弹药统计员郭瑾瑜、监察中队监察兵李婷婷、指控平台操纵兵吴晓、机电部门损管兵袁华、部门工程师张玉玲、通信部门信号兵吴冬燕、航海部门操舵兵加德热拉·哈布力、通信兵克亚木·买提赛迪等,“辽宁”号的女舰员群体荣获2014年记全国三八红旗集体。

    服役情况

    服役动态

          2012年11月23日,“辽宁”号首次进行舰载战斗机起降,一架歼-15战斗机第一次降落在“辽宁”号上,随后又成功完成滑跃式起飞。期间,歼-15起飞时甲板上起飞助理的手势,被网友们称为“走你”、“航母style”,一时间火遍全国;

          2013年12月23日,“辽宁”号在南海海域,首次进行了以该舰为核心的编队航行训练。2013年11月,“辽宁”号从青岛赴中国南海展开为期47天的海上综合演练,期间以“辽宁”号为主编组了大型远洋航空母舰战斗群,战斗群编列近20艘各类舰艇;

          2014年4月7日,访华的时任美国国防部长查克·哈格尔参观了“辽宁”号,是入列以来首迎外国军官登舰;

          2015年10月19日,美国海军舰艇长代表团一行27人访问了“辽宁”号,就训练管理、人员培训、医疗保障、舰员生活和航母发展战略等主题互动交流;

          2016年11月5日,访华的时任俄罗斯海军总司令科罗廖夫一行登上中国海军辽宁舰参观,并与辽宁舰官兵进行了交流。

          2016年12月,“辽宁”号搭载歼-15战斗机编成航母编队赴西太平洋海域开展远海训练,这是中国舰载战斗机第一次飞翔在西太平洋;

          2017年1月2日,“辽宁”号搭载歼-15战斗机抵达南海海域。歼-15实现了在黄海、渤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域起降演练;

          2018年4月12日,新中国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阅兵,“辽宁”号接受检阅;

          2018年4月21日,“辽宁”号和数艘驱护舰在巴士海峡以东的西太平洋某海域展开红蓝“背靠背”综合攻防对抗演练,实兵检验航母编队远海体系作战运用;

          2018年5月24日,中央电视台军事农业频道《军事报道》栏目首次公布“辽宁”号歼-15战斗机夜间起降的画面,实现了从昼间向夜间、从单机向编队、从技术向战术等多项突破;

          2018年5月31日,时任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任国强大校答记者问时表示,“辽宁”号航母编队已初步形成体系作战能力;

          2019年6月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询问据媒体报道,6月25日,“辽宁”号航母编队经过台湾海峡返回母港。在此次训练中,航母编队航行抵近关岛。请问能否介绍此次航母编队训练的情况?航母编队是否抵近关岛?时任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任国强大校表示近期,辽宁舰航母编队根据年度计划开展了一次跨海区机动训练,目的是检验武器装备性能,提高部队训练水平,进一步提升部队履行使命任务的能力。

          2021年12月9日,“辽宁”号编队开始了20余天的远海实战化训练,编队跨黄海、东海并经宫古海峡进入西太平洋多个海域,进行多个课题综合演练、互为条件对抗训练;

          2022年12月17日至31日,“辽宁”号航母编队在西太平洋进行远海训练,根据日本防卫省通报,“辽宁”号共计进行了320架次舰载战斗机和直升机起降训练,这是迄今为止“辽宁”号在西太海域训练期间被日本方面公布舰载机起降训练数量最多的一次。同时,这也是“辽宁”号远海训练中航迹最远的一次。

          2024年9月18日,中国台湾公布辽宁舰航母编队,于9月18日凌晨在台湾东北部海域出现,并朝日本与那国岛方向航行。同日,针对日本防卫省表示中国航母辽宁舰进入日本冲绳地区,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中方的有关活动符合中国的国内法和国际法。9月25日,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就“‘辽宁号’航母编队18日航经中国台湾东北海域,民进党呼吁中国接受两岸‘互不隶属’的客观事实,停止一切打压以及军事威胁行动,勿成为区域麻烦、危险制造者”一事表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维护两岸同胞共同利益,是人民解放军的神圣职责。民进党及其当局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不断进行挑衅对抗,是台海紧张动荡的最大威胁和乱源。无论其怎么颠倒黑白、混淆是非,都改变不了两岸同属一中的客观事实和两岸必将统一的历史大势,也改变不了“台独”必将灭亡的宿命。

          2024年10月13日下午,台当局防务主管部门在其社交媒体X(原“推特”)上发布消息,声称发现辽宁号航空母舰及护航舰艇编队通过巴士海峡,从南海驶入西太平洋。本次航母编队通过巴士海峡,标志着辽宁舰在一个月内第二次进入太平洋。

          2024年10月14日,辽宁舰航母编队位台岛以东参加“联合利剑-2024B”演习。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组织辽宁舰航母编队位台岛以东海空域,与陆海空火兵力进行舰机协同、联合制空、对海对陆打击等科目演练,重点检验内线外线一体联动、诸军兵种联合作战能力。同月,海军辽宁舰编队圆满完成年度远海实战化训练,安全顺利返回母港。训练期间,编队转战黄海、东海、南海等多个海域,开展实战背景下多个科目综合演练,官兵全程保持高度戒备、随时反应的作战状态。在南海某海域,辽宁舰、山东舰编队首次开展双航母编队演练。

    停靠香港

          2017年7月7日,为庆贺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辽宁”号与导弹驱逐舰“济南”号、导弹驱逐舰“银川”号、导弹护卫舰“烟台”号组成航母编队访问香港,当日7时20分,编队进入香港特别行政区区界,700余名官兵在“辽宁”号航空母舰飞行甲板上列队排成“香港你好”字样,以海军独有的方式向香港市民表示亲切、诚挚的问候,随后在维多利亚海港西面锚地顺利靠泊,其余舰艇依次停靠昂船洲军营港池码头,并面向公众开放,让香港市民登舰参观。期间,“辽宁”号在香港受到热烈欢迎,市民连夜冒雨排队领票,2000张参观券3小时内抢光。

    检修改造

          2018年07月10日,“辽宁”号返回大连造船厂的船坞进行维修,这是“辽宁”号入役以来第一次大修,对全舰各系统进行全面检测。主要对“辽宁”号经过高强度训练和风雨淋晒之后,航母的几个大系统、几十个中系统和几百个小系统的各部件有可能会产生的锈蚀、磨损和毁坏或一些隐患重点部位进行认真检修和维护保养。2019年2月24日,“辽宁”号结束近9个月的升级改造出厂试航。在检修改造过程中,“辽宁”号一是舰岛面积是向外进行了一圈扩展,工作区域也更加宽广,而且窗口也进行了调整,不仅面积更大视野更宽阔,还增加了雨刮器和加热、除湿功能;二是对舰内多种管路进行了分色处理,有利于在应急情况下提高应急处置效率;三是对动力系统和电力系统进行了数十项的优化和改进,使动力系统和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效率发挥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粤ICP备2021137309号 Copyright © 2023 华百科

    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邮箱szmisz@foxmail.com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一家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