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百科平台
刘胡兰
本词条由 JESSIE 编辑发布

刘胡兰(1932年10月8日—1947年1月12日),女,汉族,原名刘富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革命先烈,优秀共产党员。 1932年10月8日,刘胡兰出生在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1942年刘胡兰参加抗日救国儿童团,1945年参加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回村后,她担任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同年6月,刘胡兰成为中国共产党候补党员,

词条类别

其他人物

中文名

刘胡兰

别名

富兰子

原名

刘富兰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32年10月8日

去世日期

1947年1月12日

出生地

山西省文水县

去世地

山西省文水县

安葬地

刘胡兰村

主要成就

组织参与妇女革命工作、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父母

刘景谦(父亲)、胡文秀(母亲)

兄弟姐妹

刘爱兰(妹妹)

目录

    简介

          刘胡兰(1932年10月8日—1947年1月12日),女,汉族,原名刘富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革命先烈,优秀共产党员。

          1932年10月8日,刘胡兰出生在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1942年刘胡兰参加抗日救国儿童团,1945年参加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回村后,她担任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同年6月,刘胡兰成为中国共产党候补党员,时年14岁。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因叛徒出卖,被国民党杀害,壮烈牺牲,时年15岁。

    刘胡兰刘胡兰

          1947年2月,《晋绥日报》刊登了刘胡兰英勇就义的事迹,当时一二〇师“战斗剧社”以刘胡兰烈士的光辉事迹为题材,创作了歌剧《刘胡兰》。1947年3月下旬,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转战陕北途中,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向他汇报了刘胡兰等烈士英勇就义的事迹。毛泽东深受感动,挥笔写下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大字。1957年1月12日,刘胡兰牺牲十周年之际,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修建了刘胡兰烈士陵园。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后更名为刘胡兰村,成为向全国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2009年9月,刘胡兰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32年10月8日,刘胡兰出生在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奶奶给她起了一个名字叫富兰子,希望她能给贫苦的家带来富裕。在数不清的苛捐杂税与劳役的压榨下,胡兰的父亲刘景谦,使出了全身的力气也难以支撑日渐贫困的家。由于长期的清贫与劳累,刘胡兰的母亲在刘胡兰4岁的时候就生病去世了。

    革命经历

          1942年刘胡兰参加抗日救国儿童团。1945年11月参加了文水县党组织举办的妇女训练班。回村后,担任云周西村妇救会秘书,与党员一起发动群众斗地主、送公粮、做军鞋,动员青年报名参军。

          1946年5月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组织参与当地妇女革命工作。6月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活动。10月国民党军进犯文水县城。为保存革命力量,县委决定大部分同志转移上山,留下部分同志坚持斗争。刘胡兰以自己年纪小、熟悉环境为由,主动要求留下来。和留下来的同志一起向各村党组织传达党的指示,组织群众掩埋粮食。12月配合武工队员将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处死。

    壮烈牺牲

          1947年1月12日,国民党阎锡山军和地主武装“复仇自卫队”包围了云周西村,由于叛徒的出卖,刘胡兰和石三槐等六名同志被敌人抓了起来。将群众赶到庙前的广场上,匪军残忍地用铡刀将石三槐、石六儿、陈树荣、石进辉、张年成和刘树山等六名同志铡死后,张全宝走到刘胡兰面前,吼道:“你自白不自白?”刘胡兰毫不畏惧地说:“要我自白办不到!”“你才十五岁,难道你就不怕死?”“怕死不当共产党,我死也不自白,决不投降!”乡亲们愤怒地拥上前,要抢回刘胡兰。敌人慌了神,大喊道:“机枪,准备射击!”刘胡兰挺身上前,喝道:“要杀要砍我顶着,别向乡亲们开枪。”说完,刘胡兰从容地躺到铡刀下,壮烈牺牲,时年15岁。

    身后之事

    宣传事迹

          1947年2月,《晋绥日报》报道了刘胡兰英勇就义的消息,3月下旬,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转战陕北途中,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向他汇报了刘胡兰等烈士英勇就义的事迹。毛泽东深受感动,挥笔写下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大字。

          2009年9月,刘胡兰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惩治凶手

          刘胡兰等7位烈士遭杀害的惨案发生后,全县军民义愤填膺。“解放文水城”、“消灭阎系部队”、“活捉‘大胡子’”、“为刘胡兰烈士报仇”等口号响彻汾河西岸。1947年2月2日,王震将军属下的三五九旅攻进了文水县城,阎系部队全部缴械投降。八路军俘获了阎系七十二师政治部副主任兼伪文水县县长唐剑秋、阎系二一五团代副团长张育修以下官兵1500多人。

    凶手吕德芳、吕善卿

          密谋杀害刘胡兰烈士的主犯之一,大象镇“奋斗复仇自卫队”队长吕德芳,在战斗中化装成一个商人,从文水东庄村向北逃窜,在宜儿村附近被八路军击毙。吕德芳的哥哥,文水县三青团书记、“三料特务”(指国民党、日寇、阎系)吕善卿,经上级批准处决,但推迟到召开刘胡兰烈士追悼会时执行,先由吕梁军区派人押到交城县三道川训练班里。在此期间,看管人员对吕善卿进行了反复审讯,追查刘胡兰惨案中的告密者。1947年夏,公安人员再次对吕善卿进行了审问,他交代了在太原和文水的特务活动,同年秋被镇压。

    凶手武金川、白占林、石喜玉

          大象镇复仇分队长武金川,2月5日在大象镇被逮捕,当天下午,被押到云周西村。燃烧着为烈士复仇火焰的云周西村群众,在刘胡兰烈士就义处,把这个罪大恶极的刽子手镇压。在大庙前人群中带走刘胡兰的复仇队分队长白占林,2月18日被大象镇民兵在保贤村扣捕,押解到神堂底村交给公安部门,在中庄村被镇压。

          石喜玉被捕后,被押送到文水公安局。在审讯中,他不承认曾被抓到大象镇后见过吕善卿,更不承认出卖刘胡兰的罪行,说随敌回村打人、杀人是被迫的。因为没有更多的确实证据,1948年春经县委书记、县长批准,石喜玉被取保释放。1959年9月,文水县公安人员在云周西村逮捕了石喜玉,后来被判处死刑。

    凶手孟永安、韩拉吉、关其华、冯效冀

          云周西村村长孟永安,1947年1月12日随敌回村,担任残杀人民大会的主席。1947年7月,他被从清徐煤矿追捕回来,后病死在监狱中。屠杀7烈士的阎系帮凶韩拉吉,因和伪乡公所指导员争风吃醋,1947年12月被敌打死。阎系二一五团团长关其华,一营营长冯效冀,在1948年6月21日的介休“张兰战役”中被解放军击毙。

    凶手许德胜

          1947年2月2日,文水县城解放时,许德胜逃回原籍祁县武乡村继续作恶。1948年,祁县县城解放,许德胜逃至贾令镇,潜伏在“万和堂”药铺当了炊事员。经群众检举揭发,1951年公安部门将许得胜拘捕,4月4日在祁县武乡村许犯被枪决。

    凶手张全宝、侯雨寅

          1947年2月,杀害刘胡兰等7烈士的首凶“大胡子”张全宝在“交城战役”中被击伤,在医院住了5个月后,出院后任阎系亲训师一团五连少尉指导员。1948年6月在介休“张兰战役”中,又被人民军队击伤。1949年3月,张全宝又跑到太原追击师三团五连当上了上尉连长。4月24日,太原解放,张犯被俘。他被送到华北军区教导团二团训练了3个月,7月间,转察哈尔农垦大队劳动改造。张全宝深知自己罪恶严重,化名为张生昊,隐瞒了杀害刘胡兰等7烈士的历史,1950年7月25日被释放。8月1日,张全宝回到了原籍运城县运城镇卫家巷。1951年5月8日,运城县公安局公安人员包围了张犯的住宅。公安人员破门而入,将其抓获。运城县公安局把张犯转押到万泉县公安局。经过万泉县公安机关多次审讯,张全宝供认了密谋和杀害刘胡兰等7烈士的全部事实。

          侯雨寅也是杀害刘胡兰等烈士的凶手之一。1947年2月1日,在交城县的西岭、东社战役中,侯雨寅被八路军交文支队擒获,被押送到吕梁九分区联络部训练大队受训。他隐瞒了密谋杀害刘胡兰等7烈士的全部经过,于3月16日被释放,回到原籍程山县宝泉庄。1950年秋,晋南稷山县一伙反革命分子串连地下组织“汾南游击队”,阴谋暴动,妄图颠覆人民政权,侯雨寅亦参加到其中,自命为“大队长”。1951年5月11日,他被程山县公安局逮捕,当晚又被押解到万泉县公安机关。

          1951年6月22日下午,凶犯侯雨寅和张全宝经过公审,二人被就地枪决。

    凶手张生儿、温乐德、石五则

          1959年9月,文水县公安人员在云周西村逮捕了石五则、张生儿。翌年8月,公安局又逮捕了书写密告材料的张德润。1960年5月30日,联合专案组到达文水后进行了为期半年多的调查,终于搞清楚了石五则、韩拉吉和张生儿“告密”的全部真相。张生儿对他参与杀害刘胡兰等7烈士的罪恶事实供认不讳,1962年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大象镇复仇队员、逮捕刘胡兰烈士的温乐德,1951年被依法管制。1959年12月23日在大象镇被捕,1962年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

          1947年10月,公安机关怀疑石五则出卖刘胡兰而将他扣捕。当时,由于他未承认出卖刘胡兰的罪行,又因当时文水城被敌人占据,党政军民一致对敌,没有来得及进行周密的侦察,未获足以证明其罪恶的确切证据,1947年12月23日石五则被暂时释放。石五则回村后,为了掩盖罪恶真象,嫁罪于人,向别人大肆宣传说,石三槐把什么都暴露给“勾子军”了。在威严的法庭上,尽管石五则装聋作哑,百般抵赖,在大量的证据面前,他不得不承认了自己的所作所为。1963年2月14日,石五则被文水县人民政府枪决。

    圆满结束

          逮捕在案和由外地解押文水监狱的罪犯有:原阎系七十二师政治部主任张称扶、二一五团政治主任夏家鼎、政治室秘书李天科、一营机枪连长李国卿、一营二连三排排长申灶胜、一排排长牛志义等人,他们都得到了应有的制裁。阎系二一五团一营二连四排排长李保山1960年7月21日畏罪自杀。至此,刘胡兰等7烈士惨案的侦破和处理工作全部结束。

    后世纪念

    纪念场所

          1956年,为了纪念人民的好女儿刘胡兰,在刘胡兰英勇就义的地方开始兴建刘胡兰纪念馆,第二年1月12日在刘胡兰就义十周年时落成开放。纪念馆坐北向南,占地60000平方米,整个纪念馆以纪念碑和陵墓为中轴对称分布,包括纪念碑、刘胡兰革命事迹陈列馆、烈士陵园、七烈士纪念亭和碑亭。广场中央巨型花坛中矗立着高12米的汉白玉纪念碑,碑身正面刻着毛泽东手迹“生的伟大,死得光荣”。馆内收藏有刘胡兰的74件遗物和反映刘胡兰生平事迹的绘画、雕塑、照片等文献资料,馆内陈列着毛泽东、朱德、邓小平、董必武、乌兰夫、郭沫若、谢觉哉等同志及江泽民总书记为烈士题词的手迹。

          1957年1月12日,刘胡兰牺牲十周年之际,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修建了刘胡兰烈士陵园。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后更名为刘胡兰村,成为向全国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

          2020年6月15日,刘胡兰纪念馆入选第一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名单。

    纪念作品

          1947年2月山西《晋绥日报》刊登了刘胡兰英勇牺牲的消息,刘胡兰的名字在华北大地不胫而走。当时一二〇师“战斗剧社”以刘胡兰烈士的光辉事迹为题材,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即创作了歌剧《刘胡兰》,每场演出都给观众很大教育。

          1977年1月31日我国发行一套纪念邮票《J12 纪念刘胡兰烈士英勇就义三十周年》,纪念革命烈士刘胡兰同志。

          2021年6月22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四川荣县举行红色经典歌剧《刘胡兰》专场演出。10月19日,舞剧《刘胡兰》吕梁首场演出在文水县文兴厅举行。

          2023年11月3日,由吕梁市文化艺术中心、临县道情研究中心等单位排演的舞剧《刘胡兰》为太原科技大学师生进行了专场演出。舞台上的鲜活党课,直抵学生心灵。

    相关作品

    文学作品

    书籍文章

          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牺牲在阎军冰冷的铡刀下。新华社吕梁分社记者李宏森听闻,当即赶去采访,追记下烈士生前最后时刻。他写下了《17岁的女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一稿,以“新华社吕梁”的电头将这一消息发往全国各解放区。1956年,这篇报道经过改编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目前仍然是人民教育出版社 《语文(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

          1978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由作家马烽写的《刘胡兰传》。《刘胡兰传》是一部由马烽所著,记载了巾帼英雄刘胡兰的生平事迹的传记小说。本书共四十一章,讲述了刘胡兰光辉的一生,传扬了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的奉献精神,表达了对刘胡兰同志最崇高的敬畏。

    刘胡兰诗

    题优秀党员刘胡兰

    领袖挥毫书伟大,烟云战火一枝花。

    西村逐寇风雷起,文水驱奸日夜查。

    身赴刑场抒壮志,心飞碧海涌奇葩。

    人称太岳高山美,不及芳名誉满涯。

    (北京作者 何云春)

    赞刘胡兰

    胡兰十五女儿妆,赴难从容敢断肠。

    枪口对胸讥贼寇,铡刀压颈笑刑场。

    生能血染赤旗美,死亦名留史册香。

    念往思今无限慨,复兴华夏在担当。

    (北京作者 刘庆霖)

    人物关系

    关系​姓名​
    ​父亲​刘景谦
    ​继母​胡文秀
    ​妹妹​刘爱兰

    人物轶事

          刘胡兰展示在外的多是凛然无畏、至刚至强的形象,实际在烈士15年的短暂生命中,曾有两次订婚经历,一段恋情和一次冥婚。

    父母之命——第一次订婚

          那个年代村里有早定亲的习俗,在刘胡兰不知情的情况下,双方家长为她和陈德邻订了亲。然而当时在外地工作的陈德邻已经有了恋爱对象。于是他找到刘胡兰说明了情况,两人一致同意各自回家说服父母,解除婚约。陈德邻回忆说:刘胡兰很开朗,品德相当好。令人感动的是,刘胡兰不仅归还了订婚礼,还参加了我的婚礼。

    媒妁之言――第二次订婚

          1946年6月,刘胡兰光荣地成为中国共产党员候补党员。转眼到了秋天。一日,本村孟春华的母亲来给胡兰子说亲来了。胡文秀好奇地问:“谁家?”“白梅。”刘家和白家是隔院的邻居,性急的孟春华母亲直接找到刘胡兰,问她愿不愿意。刘胡兰含羞地笑了笑,和母亲商量了一番,便同意了这门亲事。后来由于政治原因刘胡兰后来又退了婚。

    心心相印――惟一的恋爱

          1946年10月,八路军十二团三营三连连长王本固同志战斗负伤,被送到云周西村养伤。刘胡兰把他安置在一家军属家里,刘胡兰经常去烧水、做饭、敷伤、换药。在照料王本固期间,接触多了,两颗年轻的心相互碰撞,闪出爱情的火花。之后他俩的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王本固把一条毛毯、一支钢笔和一副石头眼镜,送给刘胡兰家,算是订亲的礼品。王本固病好后归队时,刘胡兰依依不舍地送到村口。王本固掏出一块小手帕说:“送给你作个纪念吧。”刘胡兰迟疑了一下,接过手帕深情地说:“我一定好好保存它。”没想到,这竟成了他俩的永诀。

    难躲风俗――英雄的冥婚

          冥婚,又称嫁殇婚,是已死儿女以婚礼合葬为夫妻的一种古老迷信婚俗。据说,此风俗在周代就已产生,在闭塞的山西农村,冥婚现象直到今天仍很盛行。1947年1月12日,凶残的国民党反动派在云周西村大开杀戒,刘胡兰等7位同志壮烈牺牲在屠刀之下。血腥的屠杀过后,刘胡兰等7位烈士的尸体,由各家分头找群众帮忙掩埋。掩埋刘胡兰时,按大伯刘广谦的意思,让刘胡兰跟一起牺牲的石六儿阴配。石家送给刘家一石小麦,算是“聘礼”。又给刘胡兰做了一副棺材。于是,刘胡兰跟石六儿就合葬在一个墓。1957年1月,刘胡兰烈士陵园建成后,刘胡兰遗骨单独迁进陵园。

    人物评价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毛泽东评)

          刘胡兰的高贵品质,她的精神面貌,永远是中国青年和少年学习的榜样。(邓小平评)

          发扬胡兰精神,献身四化大业。(江泽民评)

          刘胡兰,这位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孕育的堪称民族脊梁的民族英雄,以她那可歌可泣的高贵品格、革命气节和英雄壮举,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革命英雄主义的慷慨就义歌,铸就了光照千钬、激励后人的“胡兰精神”。她的精神、她的英名和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中华英烈网评)


    粤ICP备2021137309号 Copyright © 2023 华百科

    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邮箱szmisz@foxmail.com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一家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