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百科平台
赵一曼
本词条由 wing悠然 编辑发布

赵一曼(1905年10月25日-1936年8月2日),原名李坤泰,字淑宁,参加革命后用名李一超,赴东北地区工作后化名赵一曼,四川宜宾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英雄。

词条类别

其他人物

别名

李一超

原名

李坤泰

淑宁

民族

汉族

国籍

中国

出生日期

1905年10月25日

去世日期

1936年8月2日

出生地

四川宜宾

所处时代

民国时期

身份

抗日民族英雄

代表作品

《滨江述怀》

配偶

陈达邦

父母

李鸿绪(父亲)

子女

陈掖贤(儿子)

目录

     简介

          赵一曼(1905年10月25日-1936年8月2日),原名李坤泰,字淑宁,参加革命后用名李一超,赴东北地区工作后化名赵一曼,四川宜宾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英雄。

    赵一曼赵一曼

          赵一曼出生于封建小地主家庭,受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进入宜宾女子中学后宣传进步思想,组建学生团体,成为学生领袖。1926年11月,赵一曼被组织推荐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首批女学员,1927年9月被选派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冬,赵一曼提前回国,进行秘密革命工作;“九一八”事变后,被派到东北地区工作,任满洲总工会组织部长、哈尔滨市总工会代理书记,参与领导了著名的哈尔滨电车工人大罢工。1934年,赵一曼被派到珠河县开展工作,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县委特派员、铁北区委书记,次年秋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治委员,带领部队及工农群众开展游击战争。1935年11月,赵一曼在战斗中身负重伤被俘,在狱中遭受酷刑折磨而宁死不屈,于1936年8月2日在珠河从容就义。赵一曼留有诗篇《滨江述怀》,其故里宜宾有“赵一曼纪念馆”,相关电影有《赵一曼》《我的母亲赵一曼》。

          赵一曼是勇于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民主与解放的现代中国妇女的杰出代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东北抗联的巾帼英雄之一,陈毅评价她“生为人民干部,死为革命英雄。临敌大节不辱,永记人民心中”,聂荣臻称她“表现了中华女儿的英雄气慨和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朱德题词“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2009年9月,赵一曼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2014年8月,赵一曼入选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05年10月25日,赵一曼出生于四川宜宾县伯阳嘴村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她的父亲李鸿绪自学中医,是一名乡村医生,平时为乡里人看病;母亲兰明福,是一个贤惠的家庭妇女。

          赵一曼兄弟姐妹八个,在家中排行老七,有五个姐姐、一个哥哥,一个弟弟;她13岁时,父亲去世,家里则由大哥李席儒当家。赵一曼家境优越,八岁多入私塾学习。

    求学进步

          赵一曼的大姐夫郑佑之是四川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之一,时常对赵一曼进行进步思想启蒙,引导她阅读《新青年》《觉悟》等进步刊物。然而大哥李席儒趁她不在家时把这些书搜出来烧掉。此后,郑佑之便把进步书刊改寄到赵一曼的二姐家中,赵一曼取回家就藏起来偷偷地阅读。1923年,在郑佑之的介绍下,赵一曼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1月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随着接受进步思想,赵一曼萌生了到宜宾城读书、开阔眼界的想法,却遭到兄长和大嫂的反对,于是她写了一篇题为《被兄嫂剥夺求学权利的我》的文章。赵一曼还在家乡成立了妇女解放同盟组织,组织举办女校,积极帮助妇女同胞摆脱封建束缚,学习文化。

    1926年2月,赵一曼考入宜宾女子中学(今宜宾市二中)。在学校,赵一曼继续积极吸收进步思想,宣传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带领同学们积极开展各项进步活动,被选为校学生会常委兼交际股股长、宜宾妇联常委会主席。

    投身革命

          1926年春,中共宜宾特别支部成立,赵一曼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随之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宜宾女子中学支部委员、宜宾女子中学学生会主席、叙府学生联合会常委、学联青年团书记、妇女联合会主席。赵一曼积极宣传进步思想,与党、团员组织带领广大学生进行反封建、反帝、爱国活动,遭到反动势力镇压,赵一曼被学校开除,于是转入川南中山中学就读。同年11月,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又名黄埔武汉分校)首次招收女学生,赵一曼被党组织推荐成为黄埔军校第一批女学员。

          在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学习一段时间后,赵一曼被党组织选派,于1927年9月远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此期间,她将名字改为李一超,俄文名字为科斯玛秋娃,还与苏联中山大学的同学陈大榜(陈达邦)相识、结婚。由于当时国内急需女干部,加之赵一曼已有身孕,而且患有肺病,于是组织安排她于1928年冬提前回国,先后到宜昌、上海、南昌等地,进行秘密革命工作。赵一曼于1929年1月产下一子,取名“宁儿”,为了方便革命工作,她将儿子送到丈夫陈达邦的湖北亲戚家寄养。

    奋战东北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地区沦陷,赵一曼被派到东北地区工作,任满洲总工会组织部长、哈尔滨市总工会代理书记,其中于1933年4月参与领导了著名的哈尔滨电车工人大罢工。1934年,哈尔滨地下党组织及中共满洲省委总工会领导机构遭到敌人破坏,于是组织上派赵一曼到珠河县(今黑龙江省尚志市)开展工作,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县委特派员、铁北区委书记,领导工人进行罢工运动,组织青年农民反日游击队与敌人进行斗争;次年秋,她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治委员。赵一曼克服重重困难,很快在当地建立了反日农民会、妇女会、儿童团、农民自卫队,还组织妇女们为部队做军鞋、军衣,送军粮支持前线,安排儿童团为部队放哨,传递情报等,带领群众进行地下抗日和武装斗争。

          1934年春,赵一曼任铁北区委书记,她发动群众,建立农民游击队,配合抗日部队作战。由于敌人疯狂扫荡,珠河革命根据地遭到严重破坏,于是在1935年秋,由赵尚志率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的精锐部队由珠河向方正、延寿挺进,开辟新的游击区,由赵一曼带领留守部队开展游击战争,牵制日伪军的兵力。

    被俘就义

          1935年11月间,赵一曼和第2团被日伪军围困于一座山间,赵一曼为掩护部队突围而身负重伤,养伤期间被日军发现,战斗中再度负伤,昏迷被俘。日军对赵一曼施以酷刑,用钢针刺伤口,用烧红的烙铁烙皮肉,逼其招供,但她宁死不屈,严词痛斥日军侵略罪行;为了得到口供,日军将她送进医院监护治疗,赵一曼在医院里积极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教育争取看护和看守人员,在看护和看守帮助下于1936年6月28日逃出医院,但6月30日晨被追敌抓捕,受到更加残酷的刑讯;敌人始终无法从赵一曼口中得到任何有用的情报,就于1936年8月2日在珠河将她杀害。

    赵一曼塑像赵一曼塑像

    人物成就

    女权斗争

          赵一曼自小性格倔强,具有反封建思想,小时候极力反对家人给自己缠足、穿耳,并且以绝食来抗争。她从少年时期开始接受进步刊物,于1923年18岁时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为争取外出求学的权利,赵一曼多次与以哥哥为代表的封建家长据理力争,还写下数千言的《被兄嫂剥夺求学权利的我》,表明自己“极想挺身起来,实行解放”的态度。这篇文稿在姐夫郑佑之的帮助下,以“李一超”的笔名,于1924年8月6日在向警予主编的上海《妇女周报》发表,受到党团组织、进步青年们的声援和支持。赵一曼还在家乡成立了妇女解放同盟组织,帮助妇女同胞摆脱包办婚姻、受男性虐待等封建束缚;还开办女校,使贫苦农民的女孩子和成年妇女有了学习文化的机会。

          1926年2月,赵一曼考入宜宾女子中学(今宜宾市二中),在学校继续积极吸收进步思想,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逐渐成为学生领袖,组织带领广大学生开展反封建、反帝、爱国活动,遭到反动势力镇压,被学校开除。赵一曼后来在东北地区工作时写有一首七律《滨江叙怀》,其中有“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的诗句,表达了反对封建世俗观念的态度。

    抗日救国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赵一曼被党派到东北地区组织开展抗日斗争,她先在奉天(沈阳)、哈尔滨领导群众地下抗日,曾参与领导了打击日伪统治集团的哈尔滨电车工人大罢工,后在珠河等地带领农民开展武装斗争,极大地鼓舞了东北人民反“满”抗日的热忱。她以诗言志,在《滨江述怀》中抒发了其抗日意志:“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从外貌看,赵一曼是个消瘦且病弱的南方女子,当地群众称她为“瘦李”“李姐”,但其实她能文能武,率领部队转战于滨绥铁路以北的侯林乡、宋家店、黑龙宫一带。在哈东地区,赵一曼发挥黄埔军校科班出身的优势,指挥部队屡挫日军,被称为“挎双枪,骑白马的密林女王”。

    人物作品

    《滨江叙怀》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派到东北地区工作,在此期间,她写下一首七律《滨江叙怀》:“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未惜头颅兴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

    赵一曼写的《滨江叙怀》赵一曼写的《滨江叙怀》

    遗书(“示儿书”)

          1936年8月2日,赵一曼被押往珠河县,在火车上,赵一曼知道此行实为赴死,即将走到生命尽头,她唯一放不下的就是寄养在远方亲戚家的幼子“宁儿”,于是她向押解人员要来纸和笔,写下了给“宁儿”的一封信:“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行动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这封短信成为赵一曼的绝笔遗书,被后人称为“示儿书”。

    赵一曼与儿子(宁儿)合影赵一曼与儿子(宁儿)合影

    家庭成员

    ​关系姓名及简介​
    ​父亲​李鸿绪,乡村医生
    ​母亲​兰明福,家庭妇女
    ​大哥​李席儒
    ​二姐​李坤杰
    ​四姐​李坤能
    ​弟弟​李绍唐
    ​丈夫​陈大榜(陈达邦)
    ​儿子​陈掖贤(乳名宁儿),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后来从教于北京工业学校(后合并到北京机电研究院)
    ​大孙女​陈红,在四川省大件运输公司工作,直至退休
    ​小孙女​陈明

    人物评价

          1961年8月,朱德题词:“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
          陈毅写诗赞扬赵一曼:“生为人民干部,死为革命英雄。临敌大节不辱,永记人民心中。”
          1962年7月,邓拓写诗《浪淘沙·新英雄谱》歌颂赵一曼:死节重昆仑,黑水沉冤,流干热血荐轩辕;为党捐躯留浩气,地覆天翻。革命慰忠魂,叱咤风云,白山苦战扫妖氛;一曼红旗歌慷慨,声震三军。
          1962年,郭沫若写下一首诗,纪念赵一曼:“蜀中巾帼富英雄,石柱犹存良玉踪。四海今歌赵一曼,万民永忆女先锋。青春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东北西南齐仰首,珠河亿载漾东风。”
          董必武曾为赵一曼赋诗:“革命潮声杂鼓鼙,宜宾儿女动深闺。焉能照旧营生活?奋起从军弁易笄。北伐旗开胜未终,叛徒决策反工农。招来日寇山东阻,民族危机迫再逢。北去南来党命御,不因负病卸仔肩。工农解放须参与,抗日矛头应在先。抗倭未胜竟成俘,不屈严刑骂寇仇。自是中华好儿女,珠河血迹史千秋。”
          聂荣臻评价赵一曼:“赵一曼同志早在二十年代就参加了我党领导的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并为民族解放献出最宝贵的生命!表现了中华女儿的英雄气慨和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她的伟大的英雄形象和光辉业绩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坚毅不拔开拓前进,为全人类的解放奋斗不息!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
          2009年9月,赵一曼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2014年8月,赵一曼入选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2015年9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提到了赵一曼烈士的家书:“这些革命烈士的家书,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材,应该编辑成册,发给广大党员、干部,大家都经常读一读、想一想。”

    人物轶事

    取名由来

          战友朱新阳曾经问过赵一曼:“你为什么叫赵一曼呢?”赵一曼答道:“我喜欢‘一’字,所以给自己起的名字都带个‘一’字,一超,一曼,意思指一生革命,一心一意,一贯到底,绝不改变……” 

    家人寻亲

          赵一曼的儿子宁儿(陈掖贤)在1950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外交系,这一年他观看了上映的电影《赵一曼》,被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的事迹深为感动,却不知道主人公就是亲生母亲。赵一曼的亲戚一直在打听其下落,直到1957年,原东北抗日联军组织部的工作人员到赵一曼的家乡四川宜宾进行烈士身份核查时,正式确认赵一曼就是李坤泰、李一超。1957年,陈掖贤到东北烈士纪念馆凭吊母亲,见到了赵一曼1936年8月2日就义当天留给他的遗书(即“示儿书”),百感交集,就抄录下来,回家后用钢针在自己左臂刺下“赵一曼”三个字,以表达对母亲刻骨铭心的怀念和崇敬。
    赵一曼就义当天写下的遗书(即“示儿书”)赵一曼就义当天写下的遗书(即“示儿书”)

    后世纪念

    纪念场所

    ​​场所简介​
    ​​赵一曼纪念馆​位于赵一曼烈士的故乡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翠屏山,建于1960年,建筑面积约2900平方米,展陈面积约1150平方米,朱德题写馆名,收藏有与赵一曼相关的实物、资料720件(套),是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属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
    ​​宜宾市一曼中学校​原名宜宾县白花中学校,现为包括初中部、高中部的完全中学,是四川省首个被授予“红色教育基地学校”称号的中学
    ​赵一曼故居​位于四川省宜宾市白花镇一曼村白杨嘴,始建于清代,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川南民宅,总占地面积2072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多平方米,设有四川省宜宾县赵一曼故居管理所,赵一曼烈士的孙女陈红于2015年10月受聘为名誉所长
    ​赵一曼纪念园​位于四川省宜宾市白花镇赵一曼故居旁,占地20余亩,2016年8月竣工并开放
    ​​一曼公园​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占地150亩,是叙州区首个永久性双拥文化设施,有赵一曼雕塑等
    ​​一曼街​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是赵一曼生前战斗过的地方,原名山街,1946年7月7日改称一曼街,一曼街建有赵一曼烈士纪念塑像、一曼公园、东北烈士纪念馆等
    ​赵一曼纪念园​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尚志市长寿乡一曼村,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2008年建成开园,是东北抗联精神现场教学基地、黑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中赵一曼烈士被捕地遗址于2017年1月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尚志市革命烈士陵园​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尚志市尚志镇北环街176号,主要是为纪念抗日英雄赵尚志、赵一曼烈士而建,包括赵尚志、赵一曼烈士纪念馆,珠河抗日游击队纪念碑等,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黑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黑龙江省国防教育基地等

    赵一曼遗物

    遗物​简介​
    ​赵一曼遗书​赵一曼就义当天写给儿子的信,长 30 厘米,宽 20 厘米,其复制件展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展览中
    ​赵一曼的碗​赵一曼用过的瓷碗,是官兵一致、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见证,现收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赵一曼的档案​2022年9月,赵一曼在海外留学的档案史料日前被征集回国。
    赵一曼的碗赵一曼的碗

    纪念活动

          2016年8月2日是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烈士殉国80周年纪念日,由黑龙江省文化厅、黑龙江省妇女联合会主办,东北烈士纪念馆、东北抗联博物馆承办的“纪念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殉国80周年座谈会”在东北烈士纪念馆召开;座谈会后,“缅怀一曼 不忘初心 弘扬抗联精神”文艺演出在东北抗联博物馆报告厅举行。

    赵一曼纪念馆(四川省宜宾市)赵一曼纪念馆(四川省宜宾市)

          2018年是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烈士牺牲82周年,清明节到来之际的4月4日,由陕西三秦儿女红色文化传播中心、四川省宜宾市委宣传部主办,赵一曼纪念馆承办的“赵一曼颂”活动,在四川省宜宾市的赵一曼纪念馆广场隆重举行。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2021年7月13日,由中共哈尔滨市委网信办、市委史志研究室、哈尔滨日报社主办,哈尔滨新闻网承办的“追寻冰城红色印记”大型系列线上线下交互活动,在赵一曼纪念园和赵一曼殉国地举行。

          2022年8月2日,是赵一曼烈士英勇就义86周年纪念日,四川省宜宾市在赵一曼纪念馆举行了缅怀活动,并举行了《甘将热血沃中华——赵一曼纪念馆展陈图册》正式发行仪式。

    相关事件

          2008年4月左右,石耿立创作《遮蔽与记忆》,并以“耿立”为笔名首发于其开设在新浪网站上的博客,在文中大篇幅描述了对赵一曼烈士女性器官实施酷刑的方式,以及她在受刑后的生理反应及有关器官受伤后的状况,随后有电商网站销售《遮蔽与记忆》一书。因认为赵一曼烈士的名誉受到侵害,赵一曼的孙女陈红女士将石耿立以及传播、销售书籍的网站告到法院。一审法院经审理后判决:石耿立删除其发表在新浪博客上的相关文章,并在媒体刊登致歉声明,赔偿陈红女士各项损失八千余元的判决。石耿立不服判决而上诉,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受理此案后,驳回上诉,维持原判,陈红女士终获胜诉。

          某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于2005年制作电视剧《蝴蝶雪》,后来易名《大宅门里的女人》播出,赵一曼烈士后人认为剧中多次出现赵一曼原名及其儿子的姓名,并且严重背离事实、杜撰捏造赵一曼烈士及其亲属的私生活、诬蔑其人格,因而将该剧的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上诉法庭,请求被告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原告的精神损害和经济损失。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受理此案后作出一审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粤ICP备2021137309号 Copyright © 2023 华百科

    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邮箱szmisz@foxmail.com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一家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