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百科平台
钟世镇
本词条由 wing悠然 编辑发布

钟世镇,男,汉族,1925年9月24日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人,南方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临床解剖学家,中国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中国数字人和数字医学研究倡导者。

词条类别

医疗人物

本名

钟世镇

民族

汉族

政治面貌

中国共产党党员

出生日期

1925年9月24日

出生地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冰坎村

毕业院校

中山医学院

专业

医学

任职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

代表作品

《现代临床解剖学丛书》

获得荣誉

中国工程院院士

配偶

古乐梅

目录

     简介

          钟世镇,男,汉族,1925年9月24日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人,南方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临床解剖学家,中国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中国数字人和数字医学研究倡导者。

    钟世镇钟世镇

          1952年至1977年,钟世镇从中山医学院毕业后,先后在第七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工作。1977年至今,钟世镇就职于南方医科大学。1985年,晋升为南方医科大学教授,编著国际第一部《显微外科解剖学》(英文版)。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0年,出版中国临床解剖学“里程碑之作”《现代临床解剖学丛书》(1000万字)。2001年,发起“中国数字人虚拟人体”研讨,揭开中国数字人研究序幕。现任南方医科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数字人研究联络组组长、中国数字医学研究联络组组长、南方医科大学术咨询委员会主席。

          钟世镇院士创办并主编了《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和《Journal of Clinical Anatomy》期刊;担任美国《ClinicalAnatomy》和法国《Surgical & Radiologic Anatomy》的执行编委及助理主编。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全国优秀科普一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中国显微外科终身成就奖;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军科技先进个人”和“总后勤部科技一代名师”等荣誉称号。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少年求学

          1925年9月24日,钟世镇出生在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冰鉴村。父亲钟岐出身于黄埔四期,常年在外担任县长,母亲李芷。1932 年,钟世镇入读私塾,开启求学生涯。1933年,钟世镇就读于培英小学,开始接受新式教育。1939年,钟世镇入读五华县乐育初级中学,与古乐梅(钟世镇妻子)相识。1942年,钟世镇升学至梅县乐育高级中学,又与古乐梅成为同班同学。1943年,与高中同学一起加入三青团。

    投笔从戎

          1944年,侵华日军发动了最后攻势,在读高二的钟世镇投笔从戎,加入了国民政府“青年军”,编入青年军209师625团3连,先后驻防蕉岭、福建南平、浙江宁波、浙江余姚等地。军阶从列兵提拔为上士排副,当值时可以调动整个连。1946年6月3日,钟世镇退伍复原。

    大学生涯

          1946年6月,钟世镇为与已在中山医学院就读的古乐梅(钟世镇妻子)成为同学,赴杭州参加升大学的补习班。同年9月,钟世镇顺利考入中山医学院,担任班长。期间,受民主爱国运动影响,钟世镇加入由地下党组织成立的护校应变委员会,担任纠察队队长。1949年,在庆祝广州解放大游行时,担任队伍中的旗手。1950年5月,钟世镇成为中山医学院首批入团的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后改称共产主义青年团)成员,并担任团支部书记、团总支部委员。1951年1月,钟世镇担任著名解剖学专家叶鹿鸣的实习助教。1951年8月3日,钟世镇与妻子古乐梅结婚。1952年,为与与古乐梅团聚,钟世镇毕业后前往江西南昌第六军医大学,从事解剖专业的工作。

    工作经历

    风雨岁月

    逆境坚守

          1952年至1959年,钟世镇因曾参加三青团和青年军的历史问题,入伍手续未能办理,并随后的一场接一场的运动中被专门关押、接受审查。1954年,第六军医大学与第七军医大学合并,钟世镇随校搬迁至重庆。1959年,困扰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终于有了结论,“一般政治历史问题,不予处分”;同年,钟世镇第三次荣立三等功。1960年,钟世镇批准入伍,授予上尉军衔、级别正连职,学校助教。期间,钟世镇在何光篪教授的指导下,完成第一篇学术论文《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及其分支的观察》(刊载于1958 年第三期的《解剖学报》),[8]并参与编辑出版中国人体体质调查的里程碑性专著《中国人体质调查》,另外发表26篇关于中国人体质调查的研究论文,填补了当时这一领域的空白。

    学术不辍

          钟世镇回到学术道路之后,重新开始中国人体质调查,并确定新的研究方向为人体标本的制作。1962年,钟世镇从助教升为讲师。从1962 年至1966 年,以钟世镇为第一作者的《中国人肺的支气管和血管》《髂内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观察》等论文,相继在《解剖学报》上发表。期间,钟世镇参加了中国解剖学会人体调查委员会有关文献的选编工作,所提供的中国人体质特征和一系列数据,被写进了教科书,沿用至今。

    坎坷沉浮

          1966年“文革”爆发,钟世镇再度因为历史问题被推入牛棚,成了第三军医大学“控制使用”人员。期间,钟世镇与同事整理出学术专著《解剖学技术》,成为后来解剖技术学新版本的主要引用蓝本。1970年初,钟世镇被造反派押进船舱,到达上海第二军医大学。1971年至1973年,钟世镇作为第二军医大学教员支援武汉硚口军工医院医训队。1974年,接学校调令,钟世镇再次回到位于重庆的第七军医大学。

    大器晚成

    重返广州

          1977年5月17日,钟世镇与妻子一起回到广州,调入第一军医大学((现南方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工作。1978年,钟世镇带着论文《颅内外动脉吻合有关血管的解剖学研究》和制作的“心冠状动脉铸型标本”,参加中国解剖学会学术会议,得到了中国解剖学会理事长、著名人类学家吴汝康的赞许;同年,钟世镇选择临床解剖学为研究方向。

    领导团队

          1979年,54岁的钟世镇被提拔为副教授,获得高级职称,并被任命为教研室主任。1979 年之后,钟世镇先后创办《广东解剖学通报》《临床应用解剖学杂志》(后改名中国临床解剖学》,同年,钟世镇将制作铸型标本的经验传授给学生和助手,人体标本陈列室的建设被列入日程,到1988年上千件标本完成。1981年,钟世镇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当选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84年,专著《显微外科解剖学》出版,标志着显微外科解剖学这门新兴分支学科在中国诞生。1985年,晋升为第一军医大学教授。1986 年,钟世镇带领团队创立临床解剖生物力学实验室,为战创伤等研究取得了有价值的机理性成果。1987年之后,钟世镇几乎每年都要主编出版一本专著,此外担任各种学术性职务近 20 个。1993年后,先后担任全军医学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第一军医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所长、广东省医学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务。

    老骥伏枥

          1997 年,钟世镇主动退离行政领导岗位后,创建“人体解剖学跨学科培养外科学博士”的新人才培养模式,获“军队院校军队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同年12月,钟世镇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75岁的钟世镇出版1000万字的《现代临床解剖学丛书》,成为我国临床解剖学的“里程碑”之作。2001年,钟世镇发起“中国数字化虚拟人体”的相关研讨,揭开中国数字人研究的序幕。2002年,数字化虚拟人系列研究被列入国家“863”项目并正式启动,钟世镇担任课题组负责人。2003年,钟世镇课题组相继完成我国首例女“虚拟人”的数据采集和“中国数字人男一号”的切片工作。2004年9月,钟世镇课题组参与“返回舱非正常着陆冲击试验”等课题的研究,为"神舟六号"返回舱内的座椅设计提供实验数据。2007年,钟世镇主持召开首届中国数字医学研讨会。2008年,钟世镇作为执行主席,主持了第11次中国工程前沿“数字医学”研讨会。2011年,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正式成立,钟世镇以86岁高龄,担任学会的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主要成就

     中国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

          钟世镇建立了以解决临床外科发展需要的应用解剖学研究体系,创办并主编了《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担任了美国和法国两个国际临床解剖学期刊助理主编和执行编委,是我国现代临床解剖学这个新兴分支学科奠基人之一。他在人体管道铸型标本制作方法研究上有创新性成就,建成了享誉国际的“南方医科大学人体博物馆”。

     为我国显微外科发展作出贡献

          钟世镇在显微外科应用解剖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为中国显微外科长期跻身于国际先进学术行列,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主编的多部显微外科专著中,有两部英文版的显微外科著作《MicrosurgicalAnatomy》和《ClinicaMicrosurgical Anatomy》在国外出版,是同一专业中在国际上首先出版的专著。

    为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提供依据

          钟世镇为神经功能束的鉴别、神经干内功能束的定性和定位、选择神经缝合方式的解剖学依据、神经定向再生、神经再生微环境和促神经生长活性物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不少研究成果已能指导临床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功能恢复率,降低残废率,多次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建立国际知名人体标本陈列馆

          钟世镇率领团队,建立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南方医科大学人体博物馆。加拿大多伦多医学院院长Moore教授参观后赞扬说:“这个博物馆的一千多件标本,无论在数量上或是在质量上,都比国际上最负盛名的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院的 Grnat 标本博物馆还要好。”南方医科大学人体博物馆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次。

    开启临床解剖生物力学研究

          钟世镇开拓了临床解剖生物力学研究新领域,建立了全军和广东“医学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为战创伤救治、训练伤防治、临床骨科和航天医学等部门,提供了高水平的技术平台。2001年,钟世镇建立“广东省创伤救治科研中心”,为广大基层医院的创伤救治提供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的基础研究技术平台和学术指导;为创伤外科术式更新、医疗器材研制和评估提供生物力学科学依据。

    中国数字医学倡导者

          钟世镇倡导并开拓了中国数字人和数字医学研究。2001年的香山科学会议上,他担任执行主席,召开了主题为“中国数字化虚拟人体科技问题”研讨会,揭开了中国数字人与数字医学研究的序幕。2003年,建立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数据集,使中国成为继美、韩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数字人的国家。2005年,钟世镇成功制作世界上数据量最大、分辨率最高的“数字人”。

    人才培养

    模式创新

          钟世镇在学工作岗位中,担任博士生、博士后导师,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依据学科研究方向,发扬临床应用解剖学上的优势,建立了具有推广价值的“人体解剖学跨学科培养外科学博士新模式”。这个新模式实施后,迅速改变了人体解剖学博士生源不足状况,使一个成立较晚的博士学位授权点,在十多年间,培养了博士研究生100多名。这种高层次人才培养新模式,在全国有推广的意义。

    甘为人梯

          钟世镇经常表述,所有涉及临床救死扶伤有关的演出舞台上,演出的主角,应当是医师;解剖学工作者,要演好配合的角色。在获得的6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中,只有一项是第一作者;其实,其中还有三个项目,钟世镇把可能的第一领奖人资格,坚决地谦让给他的学生们和协作者。

    桃李芬芳

          钟世镇培育了大批优秀门生,有不少中青年已经崭露头角,有90多人担任三甲医院的骨科、急诊科、康复科、整形科、神经外科、创伤外科、高压氧治疗科主任或高级医师,有的门生已成为总后勤部科技金星,列入院士候选的被提名人;还有一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中国青年科技奖、广东省丁颖科技奖、广州市杰出青年、南粤优秀研究生。

    主要论著

          钟世镇在学术研究方面,发表了600多篇论文,以第一作者发表了160多篇学术论文。主编出版了15部专著,包括《临床解剖学丛书》《现代临床解剖学丛书》《钟世镇临床解剖学图谱全集》等。

    主要论文

    ​发表时间论文题目​发表刊物​
    ​2007年​三维步态分析的研究与应用​《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年​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胃背系膜及系膜间隙的解剖形态特点​《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3年​国内生物力学中有限元的应用研究进展​《解剖科学进展》
    ​2006年​腹腔镜下左半结肠切除术相关筋膜平面的解剖观察​《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8年​膝关节神经分布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8年​腹腔镜中间入路法右半结肠切除术解剖学观察​《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2年​数字化虚拟人背景和意义​《中国基础科学》
    ​2004年​人体自体检测与调控系统(筋膜学)——经络有关的解剖学基础​《天津中医药》
    ​2003年​数字化虚拟人体研究现状和展望​《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2年​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相关血管的活体解剖学观察​《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社会职务

    ​单位职务​就任时间​
    ​日本大阪齿科大学​客座教授​1994年
    ​广东医学院​名誉教授​1995年、2004年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全军骨科中心​顾问​1995年
    ​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第四届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1995年
    ​广东省神经科学学会​顾问​1996年
    ​解剖与临床杂志学术​顾问​1996年
    ​中国断层解剖影象学杂志​顾问​1997年
    ​中华医学会罕少疾病分会​顾问​1999年
    ​华西医科大学​名誉教授​1999年
    ​解剖学研究期刊​顾问​1999年
    ​单位职务​​就任时间​​
    ​中国创伤外科杂志​顾问​1999年
    ​新世纪美容医学继续教育丛书总编委会​委员​1999年
    ​北京军医学院​兼职教授​1999年
    ​罕少疾病杂志​顾问​2000年
    ​香港大学​名誉教授​2000年
    ​中山医科大学​名誉教授​2000年
    ​中国解剖与临床​名誉总编辑​2000年
    ​中国实用手外科杂志​顾问​2000年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顾问​2001年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名誉总编辑​2002年
    单位​职务​​​就任时间​
    ​广东省人体生物组织工程学会​顾问​2002年
    ​解放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第三届评委会​副主任委员​2002年
    ​美国中华淋巴与肿瘤学杂志​首席技术顾问兼名誉总编辑​2002年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双聘院士​2004年
    ​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名誉主任​2004年
    ​广州组织工程研究开发中心​顾问​2004年
    ​广州花都人民医院客座​教授​2004年

    社会活动

          2023年10月16日,五华县领导看望中国工程院院士钟世镇。

          2023年9月24日,中山医学院团委老师及校友部成员赴南方医科大学探访钟世镇院士。

          2022年9月23日,广州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徐柳,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曾雪玲到中国工程院院士钟世镇家拜访慰问,为其97岁寿辰送上诚挚的祝福。

          2022年月24日,钟世镇院士通过视频送达寄语和希望,为东莞市南城医院点赞。

          2021年9月16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钟世镇教授作客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以《当学科带头人的点滴体会》为题,为口腔医院教职工作辅导报告。

          2021年5月28日,96岁钟世镇院士作为第一位主讲嘉宾发表题为《亲历时代变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培育我艰辛成长!》的演讲。

          2020年11月25日,钟世镇院士一行考察五华县人民医院门急诊医技住院综合大楼及升级改造项目建设工作。

    家庭生活

    人物关系


    家庭关系​
    ​姓名
    简介
    ​父亲​钟岐​原名钟俊谋,乳名冠球,出身于黄埔四期,官至县长
    ​母亲​李芷​-
    ​姐弟​钟世管、钟世磬等姐弟9人​-
    ​妻子​古乐梅​钟世镇初中、高中和大学同学
    ​女儿​钟玲​暨南大学药学部主任,退休后又返聘到学校、医院任职
    ​儿子​钟鸣​在澳大利亚经营企业

    伉俪情深

    情窦初开

          1939年,古乐梅到五华乐育中学读初中,和钟世镇同期同班,少男少女相互间特有的对爱的憧憬在他们心中荡漾,然而两人心照却不宣。1942年秋,他们同时步入了乐育高级中学,青春期的少年钟世镇壮胆使用写信的方式,向古乐梅倾吐了多次欲言又止的爱意。1946年,钟世镇为与已在中山医学院就读的古乐梅成为同学,赴杭州参加升大学的补习班。同年9月,钟世镇顺利考入中山医学院。

    终成眷属

          1951年8月3日,钟世镇与古乐梅手持学校开具的证明,到地方民政部门办理了结婚证;8月5日,与另3对新人在中山医学院举行了集体婚礼,新房来不及布置,仅是钟世镇借得的教学楼下的一间地下室。1952至1977年间,因钟世镇的历史问题,古乐梅随钟世镇先后辗转南昌第六军医大学、重庆第七军医大学、上海为第二军医大学等地;在钟世镇关押牛棚期间,古乐梅和钟世镇通过字条纸团的方式,交流感情,互相了解对方情况。

    与子偕老

          1977年,钟世镇调至广州第一军医大学,事业一步步走向巅峰,夫人古乐梅一直陪伴在左右。1988年,古乐梅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和钟世镇达成一项“协议”,钟世镇回到家里什么都可以不做不问不管,但必须共同散步一小时。如今,钟世镇和太太古乐梅含饴弄孙,安享晚年。

    体育健将

          钟院士是体育爱好者,年轻时喜欢踢足球、打篮球,常参加竞技性的运动,曾获得第三军医大学羽毛球单打冠军并被评为国家二级运动员,入并选成都军区羽毛球队参加全军第三届运动会。

    人物评价

          钟世镇院士有才华、有名气,唯独没有架子,他甘为人梯、不计得失,替别人着想,这是一种博爱,一种美德,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中国国门时报》王广平评)

          钟世镇一辈子与冰冷的尸体打交道,完成了国内多例虚拟人的数据采集,凭着这股韧劲,成为中国现代临床解剖学的奠基人、中国数字人和数字医学研究的倡导者。(《光明日报》评)

          他是中国现代临床解剖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参加了“神六”返回舱非正常着陆时航天员的安全防护研究,他倡导并开拓了中国数字人和数字医学研究。(《南方+》评)

          中国显微外科之所以能在国际上长盛不衰,钟世镇提供了坚实的解剖学基础理论依据。(“中国断臂再植之父”陈钟伟评)

          传道解惑,沥胆剖心。(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评)

    相关事件

          2024年8月24日,钟世镇院士的百岁寿辰庆典举行期间,广州温州商会发起人之一、粤港澳温州人才促进会秘书长杨炯及四名同伴,先试图通过院士身边工作人员求带入场遭拒,后以哄骗方式冒领五套庆典服装和纪念品混入现场,入场后强行纠缠钟世镇院士拍摄合影与视频达十几分钟,还妨碍院士弟子及来宾与院士正常合影,引发在场人员不满。事后,杨炯等人把相关影像资料置顶于个人朋友圈并在工作场所公开展示,营造“师出名门”的假象以谋取不法利益,钟世镇团队发现后要求其删除内容并道歉,但杨炯等人拒不悔改,甚至反污当事方不依不饶。2025年10月11日,钟世镇院士办公室发布钟世镇院士手书签字的严正声明,明确表示与杨炯不存在任何师生关系,谴责其侵权行为,并对杨炯及其他伙同人员的严重侵权行为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同日,声明中提到的广州温州商会发起人之一杨炯称,他是温州人,是一名主治医生,是广东肝病研究所和广州某肝诊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也是粤港澳温州人才促进会秘书长。对于声明提到的合影一事,杨炯解释称,2024年的8月24日,他是受一位教授的邀请,参加南方医科大学举办的中国解剖学会临床解剖学分会第二届全国解剖与临床学术会议暨钟世镇临床解剖学思想研讨会。在参加这个活动期间,他跟与会人员跟钟院士一起合了个影。几张相片都是活动现场合影,他就发了一个朋友圈,本意是对这个活动予以点赞,对百岁的钟院士表示敬意。参会有200多人,很多人合影,没有侵犯到任何人的权益,更没有拿这些相片去谋取任何商业的利益。杨炯表示,从2024年参加活动到现在,他名下公司没有拿院士旗号牟利,活动后曾有人联系他称侵犯了其相关权益,就删除了朋友圈,后来又不断地找他和广州温州商会提出索赔。他认为,如果他侵犯利益,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对于被要求索赔一事,杨炯称有证人证据,但他没有提供佐证。针对声明中提到的冒领衣服和冒充学生,杨炯回应称,他没有在任何场合说他是钟院士的学生。那天参加会议的都会穿发的衣服照相,邀请他的教授也拿了一件衣服,叫他穿着衣服照个相,完了脱下来就还给他,过程就是这样的。杨炯称,看到声明后,当天已经通过电话在广州市天河区兴华派出所报案,民警建议他线下沟通。他表示会在赶回广州后处理此事。杨炯表示这个声明对他的声誉造成极大的影响,他肯定要通过法律的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名誉。对此,广州温州商会官方未作出回复。

    粤ICP备2021137309号 Copyright © 2023 华百科

    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邮箱szmisz@foxmail.com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一家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