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百科平台
俞孔坚
本词条由 wing悠然 编辑发布

俞孔坚(1963年4月-巴西当地时间2025年9月23日),男,浙江金华人,中国建筑学家,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兼职教授,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会士。

词条类别

教育人物

中文名

俞孔坚

外文名

Kongjian Yu

国籍

中国

出生日期

1963年

去世日期

当地时间2025年9月23日

出生地

浙江金华

去世地

巴西

代表作品

《大脚革命与新桃源》《理想人居溯本——从非洲草原到桃花源》《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等

毕业院校

哈佛大学、北京林业大学

职业

教师

任职机构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

职称

教授

主要成就

主持创办了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和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主要奖项

杰里科爵士奖 柯布共同福祉奖 美国国家设计奖 奥伯兰德奖 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 首届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

性别

目录

    简介

          俞孔坚(1963年4月-巴西当地时间2025年9月23日),男,浙江金华人,中国建筑学家,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兼职教授,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会士。

    俞孔坚俞孔坚

          俞孔坚于1987年获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硕士学位,1995年获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学位,1997年回国后创办了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并担任首任院长。2012年,俞孔坚当选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会士(ASLA Fellow);2016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国际荣誉院士。俞孔坚还先后获得杰里科爵士奖、柯布共同福祉奖、奥伯兰德奖、美国国家设计奖等荣誉,并分别被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联合授予“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被国务院侨办授予“首届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

          俞孔坚是中国最早提出海绵城市理论的学者之一,其提出生态安全格局、生态优先的国土空间逆向规划途径和海绵城市建设的理论与方法,并在中国200多个城市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其“构建国家生态安全格局”等建议被国务院采纳并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等国家文件中,成果支撑了国务院的《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等4项重要法规的制定,理论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全国生态安全格局规划及北京、广州、深圳等大量的国土空间和城乡规划中。在学术方面,俞孔坚出版专著20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代表作品有《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大脚革命与新桃源》等。

          当地时间2025年9月23日,俞孔坚教授在巴西不幸遭遇坠机身亡,终年62岁。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63年4月,俞孔坚出生于浙江金华。1980年,他进入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学习,先后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87年,俞孔坚毕业后留校任教,致力于园林设计人才培养。

          1992年,俞孔坚赴美深造,并在1995年获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学位。随后,其在美国SWA集团从事设计实践。

    工作经历

          1997年,俞孔坚回到中国,投身教育与科研事业。其受聘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他先后牵头创立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与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2012年,俞孔坚当选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会士(ASLA Fellow)。2013年2月,俞孔坚创办期刊《景观设计前沿》,并担任期刊主编。

          2016年,他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国际荣誉院士。之后,他分别被意大利罗马大学、挪威生物科学大学授予名誉博士。

    2020年,俞孔坚获世界风景园林联合会授予的最高荣誉——杰里科爵士奖,表彰其“为改善社会和人居环境、提高人类福祉作出了杰出而意义深远的贡献。2021年,他获得世界生态哲学领域和生态文明领域的最高奖“柯布共同福祉奖”。2023年,其获得美国国家设计奖。同年,俞孔坚从全球300多位被提名者中脱颖而出,获得世界景观设计和风景园林设计界的最高奖、两年一位的奥伯兰德奖(Oberlander Prize)。此外,他还分别被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联合授予“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被国务院侨办授予“首届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

          2025年2月,俞孔坚当选世界绿色设计组织第三届全球理事会理事。

    坠机身亡

          当地时间2025年9月23日,俞孔坚在巴西不幸遭遇坠机身亡,终年62岁。当天,其个人微信视频号发布了他最后的一段影像。视频中,身穿红色T恤并背着斜挎包的俞孔坚出镜感叹:南美潘塔纳尔天然湿地正一步步被牧场吞噬。视频结尾,俞孔坚称“我的探秘,才刚刚开始。”不少网友在这段视频的评论区悼念俞孔坚。此外,多位园林景观业内人士发声缅怀:俞教授一路走好。

    社会任职

          俞孔坚曾任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景观学与美丽中国专业委员会主任,水协海绵城市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住建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人居环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水利部、自然资源部的科学技术咨询委员会委员等。

    主要成果

    研究领域

          俞孔坚是中国最早提出海绵城市理论的学者之一,其开创性提出“生态安全格局”理论与“逆向规划”方法,把生态基础设施概念引入景观和城乡区域规划,为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的矛盾提供了科学解决方案,为国土空间规划奠定了工作基础。他带领团队研发并设计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工程范例,这些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全球十余个国家、200多个城市的1000余项城市生态修复工程,为改善各地人居环境、修复生态系统作出贡献。由他主持设计的众多建成项目,为应对全球生态危机提供了具有前瞻性的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此外,其“构建国家生态安全格局”等建议被国务院采纳并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等国家文件中,成果支撑了国务院的《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等4项重要法规的制定,理论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全国生态安全格局规划及北京、广州、深圳等大量的国土空间和城乡规划中。

    学术成果

          俞孔坚先后出版专著20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曾14次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专业奖,7次世界建筑节WAF全球最佳景观奖,5次获得AZ奖,3次获国际建筑奖 ,2次获美国建筑奖,并获国际城市土地学会ULI全球杰出奖、中国第十届中国美展金奖和多项部级设计金奖等国内外重要奖项100余项,有20多个作品被收入欧美国大学专业教材。俞孔坚60余次被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等国际大型会议邀请作为大会的主旨演讲人。其曾任Aga Kahn世界建筑奖、Holcim 建筑奖评委、世界建筑节奖终审委员会委员。国际知名专家及主流媒体对其作品的独立评论达1000多篇次,包括美国《Scientific America》《Nature》《Time》《National Geography》《Discovery》《CNN》《PBS》《The New York Times》以及10多个国家、10多种语言的专业期刊包括《MIT Technology Review》《Architectural Design》《Landscape Architecture》《Domus》《Topos》《Harvard Design》《Harvard Gazete》《Yale Environment 360》《ISOCARP Review》 《Landscape World》《de Architect》《Paysage》等。

    社会活动

          2024年8月,俞孔坚出席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并为工作委员会揭牌。

    相关事件

          当地时间2025年9月23日,一架小型飞机在巴西南马托格罗索州潘塔纳尔地区阿基道阿纳市坠毁,机上的俞孔坚、巴西电影导演路易斯·费雷斯、纪录片导演鲁本斯·克里斯平以及飞行员马塞洛·佩雷拉·德·巴罗斯四人全部遇难。9月24日,巴西总统卢拉、巴西副总统阿尔克明发文悼念遇难者。同日,北京大学发文悼念俞孔坚,并对其家属致以慰问。9月25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就该事件表示,中方对俞孔坚教授不幸离世表示沉痛哀悼,向他的家属致以诚挚慰问。中国驻巴西使馆会继续协助善后。截至9月25日,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中。有农场的工人向消防人员描述,这架小型飞机在野猪群闯入飞机跑道后不得不复飞(飞机即将触地着陆前,因不宜降落,把机头拉起重新回到空中盘旋并再一次降落)。在复飞过程中,飞机失去控制向下坠落。但经过调查,警方驳斥了“野猪闯入导致飞机复飞”的说法。据负责调查此案的警察局长称,飞机复飞很可能是因为飞行员观察到了其他异常情况:“飞机需要进行调整再着陆是正常的,这与跑道上的动物无关。”

    粤ICP备2021137309号 Copyright © 2023 华百科

    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邮箱szmisz@foxmail.com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一家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